智驾是一场“不作不死”的游戏?

来自版块 问答
940
5
新能源汽车的狂飙突进,不能以生命为代价。真正的智能,从不是让人类交出方向盘,而是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安全、更自由。

文/逐日资源论
这是一出悲剧,但不得不说。

3月29日晚,安徽某高速公路上,一辆小米SU7以靠近100公里/小时的速率撞向隔离带水泥桩,车辆随即爆燃,三名女大门生就地殒命。有网友发文称,“车锁未解锁,无法打开车门逃生。”

这场变乱的现场视频和相干图片很快在交际媒体上疯传,火光映照的残骸与眷属的悲鸣,将小米汽车推向舆论漩涡。部门声音乃至以为,这是小米汽车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急。

现在,关于这场变乱的责任认定尚未公布,因此将责任推到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。但面临三条鲜活生命的逝去,“逐日资源论”以为很有须要提示一下各人,在“被接受后4秒内碰撞爆燃”眼前,盼望全部人都能恭敬究竟,恭敬逝者,恭敬作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。

作为最平凡的消耗者,作为最平凡的老百姓,昨们支持新能源汽车战略,支持新兴科技发展,支持统统推动社会进步的技能厘革,但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,摸着本身的胸口,是不是该来一场团体反思?

更严厉点说,是否应该翻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场“存亡拷问”:当技能狂飙遇上人性缺点,当资源逐利碰撞公共安全,智驾毕竟是通向将来的钥匙,照旧一场伤害的“不作不死”游戏?


大概是网络消息太多,肴杂各人的视听。不外,对于比年来新能源车企变乱后的尺度操纵险些如出一辙——用技能术语编织免责盾牌,用法律条文堵住用户之口。这种“数据在手,责任全无”的姿态,让人不得不感叹数据的“神奇之处”。

耐人寻味的是行业“遮羞布”征象。某车企因智驾体系误判导致车辆撞上消防栓,售后归咎于“非尺度车位”。另有新能源汽车出了变乱,第一现场每每就出现了一个罩住车辆满身大概紧张标记部位的“遮羞布”……题目是,这似乎成了风俗性的“流程”。乃至如今,只要说某某车欠好的声音,就会被某某车企敏捷以“侵占商誉”为由告状。

这些案例袒露出一个吊诡实际:车企在售前将智驾包装为“科幻级体验”,售后却将其降级为“辅助工具”,乃至通过法律本领压抑质疑声。这种“售前狂飙,售后甩锅”的双重尺度,本质是将技能不成熟的风险转嫁给用户,用营销话术掩饰体系缺陷。

而公众的认知鸿沟,则是这场怪象的催化剂。年轻用户尤其轻易轻信所谓的“零接受”“无穷靠近L3”。


敲碎黑板!!!根据市场羁系总局(尺度委)答应发布的《汽车驾驶主动化分级》国家保举尺度,主动驾驶技能被分为L0到L5六个级别。此中,L1到L2级的主动驾驶被称为“智能辅助驾驶”,体系辅助人在部门情况下实行主动驾驶使命,人必要保持随时可接受的状态;纵然进入L3到L4级阶段,仍必要人保持接受的本领,实时处置惩罚特别环境;直至L5级阶段,体系实现高度主动化,才不再必要人的参与。

时至现在,国内答应商用的主动辅助驾驶均为L2级别。这意味着,开启智能辅助体系后,仍旧大概出现场景无法辨认、误辨认、目的丢失等题目。好比,高速路上万一出现侧翻卡车等静态物体,辅助驾驶体系很大概出现失灵征象,假如驾驶人不果断接纳步伐,结果不堪假想。

浅近的原理是,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,任何拦阻大概斩断科技发展的举动必将被汗青和整个人类所唾弃。智驾毫无疑问是环球汽车工业将来发展的方向,从大方向上来说,支持智驾没有错。

但技能跃进背后是血淋淋的实际。多起新能源汽车凄惨的交通变乱——所谓的多少秒退出智驾,那么叨教,从碰撞到发出预警,就那么几秒乃至更少的时间,哪位大神可以或许正确公道判定?假如行,贫苦这位大神出来走两步。

这些题目折智驾技能的致命悖论:它试图用算法替换人类判定,却又在关键时候将责任抛回人类。

更严肃的是,部门法规已经滞后于技能发展。只管《汽车驾驶主动化分级》明白L2级需驾驶员全程监控,但部门车企通过“高阶智驾”“无穷靠近L3”等含糊宣传,让部门用户放松鉴戒。法律未逼迫要求车企为智驾变乱担责,维权车主每每陷入“个人对抗巨头”的绝望拉锯战。

要冲破这一困局,必须双管齐下。技能层面,车企必须摒弃“算法至上”的傲慢,严禁虚伪宣传和肴杂视听的宣传。有须要提一句,好比固态电池就是固态电池,不要肴杂为全固态电池的原理一样。创建人机协同的冗余机制——比方在驾驶员多次分心时逼迫退出智驾。

法规层面,相干部分必须跟上期间的进步,科技的发展,尽快订定美满相干智驾和新能源汽车的法律法规,要求智驾体系通过“场景穿透测试”,并创建变乱黑匣子数据共享平台,制止车企既当“活动员”又当“评判员”。唯有将技能关进责任的笼子,智驾才气真正成为“安全同伴”,而非“致命玩具”。


固然,部门驾驶人并非真的迷信主动驾驶,而是由于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,潜滋暗长的荣幸生理突破了安全行车头脑防线。对这些人而言,就算没有智能辅助驾驶体系,他们还是大概在行驶中玩手机、打打盹等,安全隐患依然与其跬步不离。频频突破法律底线,失事就是早晚的事。

雷同2025年春运,湖南某位大仙居然能在高速上睡着交给主动驾驶回家,交警对其按照疲屈驾驶罚款200元举行处罚。想想背后都冒盗汗——对本身生命的漠视就算了,更是严峻的危害公共安全。相干部分应该订定相干法律法规,对如许的举动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举行处罚,从法律层面制止变乱发生


另有一个题目轻易忽视。假如说智驾争议是“将来之痛”,锂电池安全题目则是当下新能源汽车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

小米SU7变乱中,车辆撞击后敏捷爆燃。究竟上,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照旧三元锂电池,在高速侧撞下难以制止因隔膜破碎引发热失控。数据是最好的佐证。《电源技能杂志》报道表现,根据应急管理部分统计数据表现,仅2023年第一季度,新能源汽车自燃率上涨了32%,均匀天天就有8辆新能源车发生火警(含自燃)。

有一个细节必要留意。工信部等五部分构造修订的逼迫性国家尺度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能规范》正式发布,将于2025年9月1日实行。新尺度将利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千克提拔到63千克,增长了8千克。

怎么明白?8千克恰好可以或许办理48V12Ah铅酸到48V20Ah铅酸的变动,进步电动自行车续航本领,根本上满意了铅酸用电动自行车的一样平常出行70千米的需求。换言之,铅酸电池要再次从“过街老鼠”走到前台,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改变电池市场格局。

为什么呢?岂非是铅酸电池又好用了?显然锂电池的安全性让人畏惧。

要根治电池顽疾,需从三方面破局:其一,逼迫车企公开电池安全测试数据,包罗穿刺、挤压等极度场景;其二,创建电池终身康健档案,通过年检动态监控衰减环境;其三,推广全固态电池、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能,从质料层面杜绝热失控。唯有云云,电动车才气摆脱“移动炸弹”的污名。

亡羊补牢,为时不晚!新能源汽车的狂飙突进,不能以生命为代价。当部门车企将“颠覆”“革命”挂在嘴边时,大概该重温乔布斯的告诫:“科技要与人性共鸣。”真正的智能,从不是让人类交出方向盘,而是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安全、更自由。


【文章只供交换,并非投资发起,请留意投资风险。若您以为有代价,贫苦您点赞、转发。祝身材康健,掘金2025!】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
使用道具 举报

全部评论 5

智架?离题小作文直接不合格,删帖重写
2025-4-3 16:14:25
猛烈发起车企老总先主动驾驶一万公里再卖车
2025-4-3 16:14:38
其他的牌子自燃是只字不提呀
2025-4-3 16:14:51
评论·
·举报
送车的男生人财两空?
2025-4-3 16:15:04
好文章!
2025-4-3 16:15:17

热文

所属版块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
说说你的想法......
0
5
0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