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创新引发新动能】
◎本报记者 韩 荣 宋迎迎 魏依晨
在机器臂的精准舞动与数据流的无声奔涌中,中国制造业正履历着一场由人工智能(AI)驱动的数智化蜕变。
3月2日,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太重智能高端液压发掘机财产园区时,1216台呆板人正协力演奏全主动化生产的举行曲。在这里,只需8.8分钟,一块钢板便可以跑过5公里长的生产线,变身成为工程发掘机的一部门。
“呆板人协同作业,让昨们实现了‘钢板进、整机出’的全流程主动化生产。”在天下两会召开之际,太重团体技能中央高级工程师朱少辉代表告诉记者,“数智化转型,为企业带来了亘古未有的变革。”
然而,技能瓶颈、财产链协同不敷以及人才短缺等题目,仍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。在此配景下,怎样突破底层技能、实现全财产链智能化,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议题。
数智化驱动制造业升级
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表现,停止2024年12月20日,我国已建成1200余家先升级智能工厂和230余家杰出级智能工厂,智能制造取得了长足发展。
朱少辉表现,从天下来看,技能瓶颈还是智能制造发展的一大挑衅。只管AI在智能制造中发挥了紧张作用,但仍有诸多底层技能亟待突破,这必要相干主体的连续积极。
别的,朱少辉以为,我国大中小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中的协同程度也有待提拔,尤其必要强化财产链龙头企业的支持动员作用。
江西省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萍安钢铁”)已有70年的发展汗青。比年来,通过装备的不停升级,萍安钢铁的主动化水安稳步提拔,生产也迈上了新台阶。
不外,萍安钢铁安源炼铁厂技能员温菲代表发现,在这个老牌钢铁企业中,仍有部门生产一线岗位接纳服从较低的手动操纵模式。怎样低落工人的劳动强度,进步生产服从?温菲以为,关键要深入发掘拓宽AI应用场景,为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牵线搭桥,进而实现精准对接。
温菲告诉记者,传统行业仅在单个工序点推进智能化是远远不敷的,而是要通过智能制造的体系化、集控化等更高目的的实现,终极推动智能制造“全链贯通”。
跨学科攻坚与人才培养并重
作为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,海尔团体比年来正以AI技能重塑财产和经济形态。
“对制造业而言,AI最大的代价在于全场景的穿透力。”海尔团体董事局主席、首席实行官周云杰代表以为,AI通过海量工业数据的练习和多模态本领的融合,可以或许实现跨装备、跨产线、跨财产链的全局优化,推动财产体系的数智化发展。
“企业要么与AI同进化,要么被AI边沿化。”周云杰以为,企业在AI应用上应根据自身特点订定战略。一方面,企业应以场景为牵引,加速AI应用落地。
比方,将本来依靠人工且易堕落的产物检测工序,通过AI视觉检测技能实现主动化。另一方面,企业要以应用为牵引,推动AI创新。以天智工业大模子为例,这一模子沉淀了4700个行业机理模子和200个专家算法,通过在15个行业的16万家企业的应用,推动着整个工业大模子在研发计划、生产制造、谋划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。
周云杰提示,AI作为前沿技能,在冲破行业壁垒的同时,也让不少一线财产工人面对着挑衅。对此,朱少辉表现附和。他以为,智能制造必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本领,包罗工程技能、数据分析、软件开辟等多个范畴的知识和技能。然而,现在智能制造财产缺乏高素质的人才,人才供需抵牾突出。
朱少辉发起,我国应健全技能人才政策体系,通过实行高技能人才振兴筹划等办法,造就创新型、复合型人才,并引导企业创建技能代价鼓励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。别的,当局应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底子作用,推行产教融合发展造就模式,让人才培养和财产同步发展。 |
|